关于我县村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生管理的调查报告

发布日期:2014-01-2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字号:[ ]


关于我县村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生管理的

调 查 报 告

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2013年5月28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3年工作要点,4月中旬至5月中旬,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喜云的带领下,教科文卫工委就我县村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生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对4所乡镇卫生院、6所村卫生室进行了实地察看;听取了武潭镇等5个乡镇和县卫生局等4个单位情况介绍,分别召开了乡镇卫生院班子成员、乡村医生、人大代表、村委班子座谈会;走访了部分群众,详细了解了相关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1、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设置了村卫生室。2009年3月,县人民政府制定了《桃江县村卫生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试行)》,按照一村一室的原则,到2010年底完成了全县284个行政村卫生室的组建挂牌工作,由村主任担任法人代表,乡村医生为负责人。有135个村集中经营,144个村分散经营,有5个村无乡村医生执业。建设了村卫生室。73所村卫生室通过争取县级以上项目资金完成标准化建设,产权归村委所有,其余211所或由村委会提供用房,或由乡村医生自筹资金建设,或直接设置在乡村医生家中。完善了内部设施。三年来,争取省级卫生厅配备村卫生室医疗设备284套、信息化系统设备273套、补助连网费每村500元、添置了8个村的中医诊疗设备。

2、乡村医生队伍基本稳定。进行了摸底聘任。全县共有注册乡村医生783人,根据本人申请、村委推荐、乡镇卫生院与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县卫生局审定、当地村委聘任的程序,全县已聘任乡村医生774人。加强了指导培训。将乡村医生业务培训纳入了全县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计划,每年进行免费培训。组织了集中培训班,乡镇卫生院建立了乡村医生例会制度,以会代训。开展了新型视频教学。落实了补偿政策。每年按政策拨付了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一般诊疗费和新农合门诊补偿,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进行了补助,国家用于购买以上公共服务的经费逐年增加,我县各项经费的发放标准是全市最高的;有12人参加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690人参加新农保,158人领取了新农保养老金, 57名乡村医生未参保。

3、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逐步规范。稳步推进医改政策从2009年4月起,先后将270多个村卫生室纳入了新农合普通门诊统筹实施范围;2012年4月,在石牛江镇15个村卫生室开展了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目前,共有145个村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制定了绩效考核方案。根据村卫生室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卫生行政部门委托乡镇卫生院,定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发放国家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重要依据。加强了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加大了居民免费体检力度,逐步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预防保健工作逐步加强,上门医疗服务逐步增多,医疗行为逐步规范。

4人民群众普遍认可。村卫生室建立以后,大部分群众普遍反映,特别是老年人和小孩比较多的村,群众就医方便了;就医条件得到了改善,乡村医生责任心加强了,群众感到服务质量有所提升;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农合门诊报销,也让群众感到得到了实惠。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我国医改的不断深入,国家对村卫生建设越来越重视,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大,我县村卫生室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1、思想认识存在差距,重视支持不够。

一是认识不够,社会对村卫生室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所发挥的基础性作用认识不够,对其公益性质也认识不够,一些干部群众认为建设村卫生室是乡村医生个人的事。一些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和乡村医生对政策了解不深,只重视对自己有利益的政策,对应承担的工作职责不甚了解;二是重视支持不够,县人民政府在2009年制定的《桃江县村卫生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试行)》,个别条文已不适应现有形势的发展,没有及时修改和完善。有的乡村两级、部门对村卫生室建设应付了事,没有解决业务用房等实际困难,对工作不闻不问。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能力有限。

一是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部分村卫生室房屋陈旧老化,用房设置与面积未达到标准,结构不合理,服务环境简陋,设施设备落后,不能很好地落实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二是资金投入有限。已建成的村卫生室无资金维修和扩建达标,自建的债务化解困难,一直盼望来项目资金,而上面的项目时有时无,无延续性,有的乡村医生自筹资金几万元几年得不到回报,已外出行医。三是有的业务用房产权不清。以村委会名义为村卫生所购买的,没有把产权过户到村委会名下,存在不稳定因素。四是有的村布局不合理。部分村集体提供的卫生室,位置偏僻,群众看病不方便,未充分发挥作用。

3、区域发展不均衡,工作管理难度大。

一是区域发展极不均衡,有的村村委重视,村委与卫生室之间沟通良好,乡村医生业务素质好,分工明确,工作任务完成好,医生的待遇也比较好。有的村医生人数多,年龄、能力、素质差距大,工作相互推诿扯皮,任务完成情况一般,待遇也较差。二是公共卫生工作有的重形式、走过场。有的村体检宣传发动不充分,群众体检率低,有的居民健康档案是闭门造车,只为应付上级检查,未充分发挥实效。三是有的村卫生室诊疗行为不规范。没有按要求书写病历和登记表,没有按规定处理医疗废物。有的新农合门诊报销不规范,个别村有套取新农合基金的现象,基本药物制度也执行不到位。四是工作监管难度大。村卫生室遍布全县每个角落,各监管部门难以监管到位。

4、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业务水平整体不高。目前,乡村医生取得职业(助理)医师证165人,仅占乡村医生队伍21%,有74人无任何执业资质,占乡村医生队伍9%,学历水平低,很多乡村医生是半农半医,对自己的业务水平要求不高,疏于学习。二是医德医风有待加强。有的乡村医生,只追求利润,对病人过度医疗,在新农合门诊报销上,发布虚假信息,鼓动群众用完当年度账户余额。三是年龄老化,准入与退出机制难建立。由于历史原因,乡村医生群体总与同年代的民办教师、兽医等人群比较,经常向各级政府反映情况,希望解决身份、养老等问题,不愿退出队伍,存在极不稳定因素,因不愿意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县政府难以拿出有效措施,建立准入退出机制,造成年龄结构老化,这部分人年老体迈,巡诊也困难,也难以掌握相关技能,造成村卫生室信息化水平难以提高,不能适应新时期农民健康的需求。

三、几点建议

乡村卫生室是处于三级公共卫生、医疗预防保健的最基层组织,乡村医生是最先接触病情疫情的前沿医疗人员,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多发病、常见病的初诊,在广大农村卫生工作和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和支撑作用。

1增强认识,积极探索和完善机制。

村卫生室建设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县人民政府要充分借鉴各地的成功经验,充分认识村卫生室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积极宣传有关政策,让更多群众知晓国家公共卫生政策,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改革,明确制定《桃江县村卫生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要有实施时间表,探索并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机制,增强村卫生室防范风险的能力。县乡村三级要加大支持力度,着力解决村卫生建设和乡村医生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加大投入,加快村卫生室硬件建设步伐。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明确村卫生室的公益地位,把村卫生室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吸引社会资本,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兴建,着力改善农民就医条件。按照便民利民的原则,合理布局,加强规划,整合村计生资源,对全县村卫生室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逐步兴建政府或村集体举办的产权明晰的高标准村卫生室,做到全县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全覆盖。县人民政府及卫生、发改、财政、物价、人社、住建、国土、食品药品监管等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村卫生室建设。

3、加强管理,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进一步明确职责,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加强县卫生行政部门、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和指导职责,强化乡镇、村委的管理责任,强化村卫生室的法人代表责任,乡村两级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促进村卫生室的发展。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方案。量化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内容,细化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职责,重视群众满意度,定期考核。进一步规范基本医疗行为。加强服务质量,保证24小时有专人值班,按规定行医用药,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加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组织好体检,做好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控和特殊人群服务,认真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进一步加强经费管理。村卫生室要建立健全有关帐目,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农合门诊统筹,对上级专项资金,公卫、基药、门诊报销等专项经费有明细帐目,县卫生、财政等部门要加强监管。

4、完善措施,确保乡村医生队伍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合理配置乡村医生。按照千分之一的比例合理配备,人口多的村控制数量,不再新进,人口少的村或空白村,可考聘人员或鼓励其它乡村医生开展医疗服务。二是要尽快建立并实施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准入资格,清退无证行医人员,可对乡村医生实行任期聘任制。高度重视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政策。对年龄偏大、不胜任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不再继续聘任。三是要加强培训管理。卫生部门要加大力度,采用多种形式,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医技水平。加强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设,摸清底子,掌握动态,吸引优秀医技人员到村卫生室工作。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转变服务模式,多采取签约形式,上门服务,努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www.388365.com网
地址: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 热线0737-8218918 传真:0737-8218918 邮编: 413400
Copyright (c) 2003-2015 版权所有